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
幸福之旅

聚 焦 当 日 热 点 资 讯      掌 握 一 手 信 息 资 源

首页 >> 易物联盟 >>易物资讯 >> 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跨境易货贸易需求及发展建议
详细内容

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跨境易货贸易需求及发展建议

易货贸易(Barter Trade)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,作为货币交易的先驱,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新冠疫情期间,由于物资流通不畅,上海部分群众自发交换生活物资实现互助,甚至创新物物交换的方式,有人提供几节课程培训服务换取鸡蛋等物品。这种现象表明,物物交换具有互惠性,有助于及时满足群众彼此间的需求,并印证了易货贸易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。

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传统的跨境易货贸易也逐步向新型跨境易货贸易转型,即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利用易货额度(非现金)及特殊的易货交易软件,打破时空限制,实现企业间商品或服务的自由交换,并有助于解决不合理定价问题,促进商品实现价值回归。

  伴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深入发展,以及当前地缘政治复杂变化,易货贸易在诸多领域再次显现其重要性,因此推动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发展新型跨境易货贸易具有重大意义。

  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跨境易货贸易的需求强烈

  (一)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冲击,生产生活物资供应急需保障

  新冠疫情叠加区域地缘政治冲突的扩散与升级,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稳定性,并传导至生产消费环节,阻碍了各经济体复苏进程。然而,跨境易货贸易作为一种有效手段,有助于保障物资供应,抵御供应链风险。

  例如,受制于美国等国的经济制裁,俄罗斯原有对外贸易渠道受到阻碍。因此,其财政部允许本国企业开展跨境易货贸易,从而确保国内物资供应稳定。此外,在美国主导的经济制裁框架下,与俄罗斯进行金融交易的巴基斯坦公司都将被施加处罚,导致了巴基斯坦在获取相关生产物资方面存在较大困难。为解决上述问题,2023年6月巴基斯坦宣布与俄罗斯、伊朗、阿富汗等国达成易货贸易协议,实现从俄罗斯进口原油、液化天然气、液化石油气、小麦、钢铁等产品。此举一定程度规避了相关经济制裁,并保障其国内生产生活物资供应。同时,由于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国际原油价格波动,菲律宾面临较大的原油进口压力,其国内舆论呼吁恢复东盟国家间的易货贸易,从马来西亚等国获得稳定的原油供给。综上,从相关国家的现实需求来看,发展跨境易货贸易具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。

  从我国海关总署数据上看,2022年全国易货贸易进出口额达到23.16亿元,同比增长30%;其中,海南23.05亿元,占全国总额的99.5%,同比增长80%;山东415.8万元,位居第二,同比增长220%;湖南323.4万元,名列第三,同比增长45.3%。跨境易货贸易的高速增长趋势,反映了该领域所存在的巨大需求。

  (二)贸易不对等格局有待改善,区域资源分配普惠性有待提升

  在传统的不对等贸易格局中,中小经济体的公平待遇与民生福利受关注度不足。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大部分自然资源丰富、消费市场潜力高,但面临外汇储备少、金融机制不完善、居民消费购买力有限的问题,在传统贸易格局中处于劣势地位;在参加高水平贸易方面存在“够不着门槛”的资质缺陷问题,在扩大贸易规模方面存在“财力不足”的外汇短缺问题。同时,2022年至今美联储已完成11轮加息,导致美元对各国货币显著升值,进一步加剧了中小经济体的进口成本。

  但跨境易货贸易为广大中小经济体改善其劣势地位提供了应对策略。通过直接易货贸易,简化了结汇环节,纾解了汇率风险,并有助于缓解物资紧张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、改善民众生活水平。例如,受新冠疫情冲击,斯里兰卡重要创汇产业旅游业被迫中断,其外汇储备无力继续购买原油,导致2021年其国内炼油厂一度停产,造成民众生产生活困难;此外,由于外汇储备不足,斯里兰卡无力偿还自2012年以来所拖欠伊朗的2.5亿美元石油账款。而伊朗方面,由于美国将茶叶列入对其经济制裁范围,致使其茶叶进口量大幅下降,造成国内相关产品供应紧张。因此,双方于2021年达成“茶叶-原油”易货贸易协议(the Oil-for-Tea Barter Arrangement),约定自2023年起,斯里兰卡使用锡兰茶(Ceylon Tea)与伊朗进行跨境易货贸易,用以抵偿相关石油欠款,此举缓解了双方各自面临的经济困难,并实现了双方共赢。

  同时,我国通过发展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的跨境易货贸易,以大宗商品、农产品为主要易货标的,为相关国家提供质优价廉的各类型工业产品。此举既有助于我国减少在大宗商品、农产品进口方面的外汇支出,统筹利用国内国外“两个市场” 、整合国内国外“两种资源”,加快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;也有助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丰富其消费市场,及时获得生产建设所需材料设备,并改善居民生活水平,实现互惠共赢的发展道路。

  (三)中资企业海外收益回收困难,对外贸易提质增量受到制约

  发展跨境易货贸易有助于解决制约我国贸易提质增量的难题。当前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结算机制依旧以美元为主,人民币结算机制的普及度有限,这导致了美元外汇储备不足的国家可能拖欠我国出口货款。同时,我国虽然已经与印尼建立起了双边本币结算机制,但印尼当地的人民币贷款利率高达18%-20%,较高的贷款成本不利于当地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。

  由于部分国家美元储备不足、贷款成本高昂、地缘政治动荡等原因,我国企业面临海外收益难以回收的问题。海信集团党委书记贾少谦曾表示,海信集团对非洲出口家电年的收入,有相当部分无法通过正常方式结算回归国内。因此,推动跨境易货贸易,发挥其贸易全程不动用资金、不收付外汇的优势,加快中资企业海外收益回收效率;通过解决“陈年疑难旧账”、降低不良资产率、保障出海企业的合法利益,从而推动对外贸易提质增量。

  国内各自贸试验区对跨境易货贸易展开各种探索

  2021年,商务部在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商务发展规划》中,明确指出“探索发展离岸贸易、新型跨境易货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”,从顶层设计上支持新型跨境易货贸易的发展。此后,山东、湖南、浙江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先后出台相关政策,探索新型跨境易货贸易发展模式。

  (一)依托欧陆交通大动脉,筑实跨境易货贸易基础

 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,截至2023年9月,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,累计开行超过7.8万列,运输产品目前已扩大到53个大类、5万多个品种,是欧陆大陆的交通大动脉。因此,开发利用好中欧班列将为跨境易货贸易提供坚实的物流配送保障。

  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通过创新中欧班列义乌、金东双平台运营模式,将其贸易影响力辐射至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、160多个城市;通过建设“一带一路”物流枢纽,并结合新型跨境易货贸易试点工作,率先建立海关报关、数据统计等闭环管理规则。位于青岛的中国—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,则通过建设上合示范区新疆分园,通过打造中欧班列集拼中转基地,搭建跨境电商与易货贸易平台服务基地,从而构建起东西横跨欧亚、南北联通日韩东盟的“物流-贸易”网络。

  (二)结合自贸区创新建设,丰富跨境易货贸易体系

  青岛:探索跨境易货贸易全流程机制

  青岛在探索跨境易货贸易全流程机制上走在了全国前列。2022年10月,青岛易货易成跨境易货贸易有限公司会同宏运通、澳柯玛等易货需求企业,完成了片区首单易货贸易出口业务。其中,一批15.4万美元的镀锌卷于以“0130”方式完成出口报关,从青岛港启航至肯尼亚蒙巴萨港;同时,一批货值15.39万美元的桉木单板进口也从肯尼亚报关出口至国内。2023年2月,该公司又相继落地了全省首单易货贸易进口业务及出口退税业务,实现了易货贸易全流程业务的落地,为后续有关业务开展积累了经验。

  长沙:构建“内陆-海外”易货贸易通道

  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长沙的优势,构建起我国内陆地区与非洲大陆的易货贸易平台。长沙通过建设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、完善长沙至非洲客货运航线网络、建设国际智慧物流信息平台、建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,从而逐步打通湖南与非洲之间的“投资生产―融资进口―保税加工―全球销售―易货贸易”产业链。

  (三)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性,探索市场平台建设路径

  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激发企业主体活力,跨境易货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主动参与、主动创新。山东金乡县从小规模农产品互换开始尝试,逐步扩大探索大蒜、辣椒等本地农产品的跨境易货贸易模式。2023年,该县山东鑫泰莲食品有限公司首次与泰国企业开展“大蒜-榴莲”易货贸易,约定以“7吨大蒜-1吨榴莲冻肉”的比例,用500余吨大蒜置换了75吨榴莲冻肉,节约了600余万元的货款占用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
  对规模较小、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进出口企业而言,该模式缓解了现金流占用,节省了货款借贷的时间成本,并规避了汇率波动导致的损失。但通过企业间“点对点”对接完成易货贸易,仍旧存在信息不对称、时间成本高、匹配效率低等短板,因此,凸显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的必要性。

  鼓励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易货贸易先行先试

  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,应积极探索贸易新业态,着重构建政府服务搭台、企业积极参与、商品种类多元、监管体系完善、手续流程简单的新型跨境易货贸易业态。

  (一)对照区域产业发展需求,因地制宜定制服务策略

  各地要把握区域内产业发展需求,利用好新型跨境易货贸易优势,服务优势产业做大做强。例如,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,但面临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风险,而跨境易货贸易有助于解决该问题。因此,对接服务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优势区域的自贸试验区,可全流程参与并协助企业出口业务,厘清整车跨境易货贸易领域存在的阻碍点,针对性解决各流程节点问题。同时,可探索负面清单机制,提升企业参与跨境易货贸易效率。

  (二)推动自贸区间机制互认,扩大创新红利惠及范围

  在探索新型跨境易货贸易发展模式的过程中,也要重视推动各个自贸试验区之间的机制互认工作。一方面,有助于各地企业尽快享受到制度创新红利;另一方面,也有助于预防各地标准不一,导致企业非必要成本增加。此外,推动自贸试验区之间机制互认工作,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整体营商环境,构建服务型监管体系。

  (三)构建产教结合培养体系,打造优质产业人才队伍

  新型跨境易货贸易对传统的外贸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。2022年9月,易货师正式纳入新版职业大典。2022年12月13日,由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牵头发起,联合全国34家易货贸易企业、科研机构、行业组织和6所本科职业院校共同组建了全国易货贸易职业教育共同体。2023年9月22日,由青岛自贸片区参与起草的全国首个《国际易货师职业标准》团体标准发布为易货贸易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因此,应尽快创办对应的多层次产教结合培育体系,既帮助现有外贸从业者尽快掌握新型跨境易货贸易相关技能,也为广大青年提供新的职业发展路径。同时,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跨境易货贸易产业队伍,有助于发挥人才红利,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,最终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。

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




【编辑:轶帆】

免责声明:本公众号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有出入请联系更正或删除。联系电话:4000291515

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善源网络.善建站 | 管理登录
seo seo